<

2019.9.27

救香港物流业 政府要及早出手

香港物流业连年面对外来剧烈的竞争,加上近来中美贸易战埋下了经济下行的风险,足令行业发展雪上加霜。可惜的是,政府对物流业长期支援不足,业界感到非常无奈。


作为航运交通界的代表,我想谈谈行业现时所面对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纾解困局。


贸易及物流业是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占本地生产总值(GDP)21%,大约有70多万人就业。但是,根据政府统计处的数据,2018年全球码头货柜吞吐量排名,香港已跌到第七位,物流业每况愈下,政府不得再坐视不理。


物流土地不足泊位可贵内地5倍


物流业需要大量土地作仓库、堆场、停泊货车,但香港业内面对最大的问题,正是土地不足。香港平均每天要处理五万多个货柜,如果货柜需要三天周转,累积处理的货柜数目就多达16万个。业界已提出了十多年,希望在葵青现有100公顷的物流作业土地内,多拨土地给码头使用,但政府至今仍未做到。至于青衣西南填海用地计划,又涉及收地问题,同样付诸阙如。


政府曾经建议兴建多层大厦作仓储之用,就此,我们也提出意见:第一,货柜车一定要可以驶达;第二,规模需要大,千万不可像现在的葵青区一样,两三公顷一块地,因地方狭小,而车道所占空间颇大,导致使用率只有50%,变成租金非常昂贵,一般物流商难以负担。


很多人问及,为何不将货仓搬进工厦呢?租金昂贵肯定是一大主因。据世邦魏理仕2018年一项调查,香港仓库的租金是全世界最为昂贵,每年每呎的租金超过30美元。何况,目前工厦之使用率已经高企,空置率亦很低。1997年,工厂大厦的空置率为12%,但到2018年已跌至6%。就算可强行放入工厦,现在已经没有空间,即使可放入去,也未必完全适合现在营运者的新运作模式。工厦首先要大,有足够的卸货车台,才可解决争用电梯的问题。另外亦要考虑楼底高度的问题,现时在棕地兴建的铁皮仓,其高度约为12至13米,但一般的工厦楼底的高度只有6至7米(甲级计),试问如果我要放置12米高货架以储存货物,就必须变为两层,占用楼面多了,成本自然增加,又是另一个大问题。


此外,还有货柜车泊位不足的问题。现时货柜车的泊车位,葵青区大约为6,000元月租,新界偏远地区亦要3,000至4,000元。在国内,则只需要1,000多元月租。在计算成本上,这已经是很明显的差距。


我曾经提出葵青的物流用地,可叠起向高空发展成多层商用停车场,但政府初时回应说这需很大幅土地,且投资很大。事实上,每一个行业发展都要投资。如果政府不以产业政策扶助,每次皆单以项目本身收入来计算回报的话,这样物流业就真的难以发展下去。


利用航运空运做好冷链物流


要发展物流,航运和空运同样重要,但政府对行业发展却支援不足。以航运为例,香港若要发展为地区之航运中心,除现有之竞争优势外,尚欠税务优惠一项。当有税务优惠时,船东、船舶管理公司、商品贸易商等自然落户香港,其他法律、仲裁、保险等服务提供者亦会随之而来。可惜,香港政府就是不肯做,而新加坡却积极发展。如果长远船东及船舶管理公司改去新加坡驻扎的话,对香港整体的航运物流,肯定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香港政府应该多作研究,探讨什么是人有我无的政策及措施,才可发挥香港航运物流的最大优势。


至于空运的重要性更不容低估,香港空运货量是居世界第一。现时香港处理的货物中,有1.7%是来自空运,占香港外贸总值超过四成。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内冒起了不少中产阶级,对于高价值的药品、生鲜食物需求亦随之而倍增。另外,最近几年网购兴起,香港因为有航点多及清关快的优势,亦是一个理想的区域网购分发中心。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早前亦在机场岛投了一块地作为他全球的其中一个区域分发中心。我们应该把握机会,做好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即冷藏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环节中须处规定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系统工程)及网购分发服务,这也许是未来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大湾区港口群应协调非恶斗


现在有港珠澳大桥,更可与珠海机场合作,当货到香港,就可立刻过珠海做装拆,然后散去二、三、四线国内城市。同样在二、三、四线城市收货,在珠海装拆及清关后,经港珠澳大桥到香港,再转运出去,只需半小时多一些就可完成运送过程,方便快捷,不失为物流发展的另一条新出路。


由于操作效率关系,香港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口港,自2012年开始,转口货柜在香港的比重已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52%逐渐升至2018年的61%,目前主要竞争来自南沙和深圳港。近年,南沙积极利用补贴跟香港抢生意,目前大约有20%为转口货柜,这是一个不健康的现象。香港与大湾区城市应该是透过“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方式发展,而不是相互恶性竞争。大湾区的竞争对手应该是新加坡,而不是大湾区内各城市在“自相残杀”。


香港在大湾区的定位主要是做国际中转货柜;深圳应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南沙则专注内贸,以进出口为辅,彼此定位分明。这点香港政府一定要与中央商讨,珠三角的港口群,如何分工才能产生协同效应。香港虽然成本较高,但胜在船期密、清关手续简易,贸易融资市场成熟,这些都是香港的优势,应该继续维持并加以发挥。香港定期班轮协会都很希望香港继续保持着转口港的角色。


长期叹慢板先机尽失新加坡


总括而言,要发展物流业,政府一定要在土地供应和政策上加以扶持,才可壮大行业。首先,在增加物流土地供应方面,不能再作拖延。昔日曾荫权做特首的时代,曾承诺在屯门供应10公顷土地作发展,但至今仍未全部兑现。到2013年梁振英时代,政府又希望成立航运及港口管理局,以大力发展高端航运及推进物流业现代化,但到目前为止,仍停留在讨论阶段!


据团结香港基金到新加坡考察所知,政府已成立裕廊集团(JTC Corporation)专责土地开发,直至2017年已开发超过7,000公顷的工业用地和400万平方米的相关设施。我认为香港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尽快开发屯门西南部和龙鼓滩用地,兴建大规模的物流园,即使追不上新加坡的发展,亦不至于长期按兵不动,停止发展。此外,政府亦应仿效新加坡,多加援助业界的发展,例如适度的补贴,或者土地再不采用价高者得的方式竞投。只有政府体恤业界,中小企物流公司才有生存空间。否则的话,香港物流业最终只会被其他地方赶上,因而最后逐渐消失。

阅读次数:1051665

上一篇: 祖国的老司机  下一篇: 格尔木位居枢纽 物流业跑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