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2.5

制约因素众多 农村物流该如何发展起来?

      农村物流是相对于城市物流的一个概念,它不等同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三者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存在一些差别:农村物流是一个区域物流概念,而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产品为对象的物流服务,既可以发生在农村,也可以延伸至城市,农业物流则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物流。发达国家城市化率高,并且城乡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人口密度和所从事行业的差别,物流服务属于城乡一体化服务,因此不存在农村物流这一概念,但是存在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的概念。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仍是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导致在物流行业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城市物流和较为落后的农村物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产业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力发展农村物流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物流相对落后,体现为单位产品物流成本高、生鲜农产品损耗比重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不能得到更为充分和及时的满足、农村物流在社会总物流中所占比率极低,这进一步导致农业生产的小型化和分散化,阻碍了农村地区的专业化分工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影响到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的生产与建设离不开物流的支持,大力发展农村物流能够降低农村的生活成本和农业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助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业发展模式,逐渐改善我国目前的二元经济结构现状,最终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将有助于我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当前,我国一方面面临着产能过剩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制约“三农”发展的农村物流短板。因此,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有效引导经济资源流向农村物流领域,既可以促使某些行业去产能,同时又可以补上农村物流的短板。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农村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较为落后的农村物流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产品损耗严重等问题,抬高了与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农村居民生活资料相关产品的价格,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物流,能够在弥补农村物流短板的同时,有效释放农村地区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农村物流每个环节的发展都有助于降低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率和季节性失业率,促进农村地区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最终有助于提高农村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需要指出的是,物流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也是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最终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因素众多,但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农村物流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规模经济较弱。首先,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村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的季节性、多样化、差异性等特点之外,还具有物流运营环节和阶段众多、农户个体占物流主体比例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且分散等特点。其次,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村物流的需求,特别是村一级的基础设施落后,集中体现为农村地区公路、水运、铁路人均里程数低,导致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农村居民消费品运输和派送效率低;针对农产品的专业化仓储基地不足,导致农产品存储容易因腐烂变质而加大损耗;农村物流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最后,农村物流同样具有地区分割与投资壁垒,物流主体平均规模小且具有本地化特征。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我国农村物流不具有规模经济的属性,物流效率低下,平均物流成本高,从而最终导致农村物流投资不足。


      第二,信息化水平低和信息意识淡薄是阻碍农村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物流业的基本特征是以信息为纽带联系物流产业链的供需双方和各个环节,但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尚不能支撑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例如,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居住区街道和田野道路没有有效名称并且无法在手机地图上显示,因此无法实现精确定位和导航。在信息技能和意识方面,我国农村物流的分散性、季节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农村物流业中存在许多兼职从业人员和物流资源,有些兼职从业人员本身就是农户或农村物流的需求方,因而同样具有分散性、季节性、规模小和专业化程度低等特点,同时缺乏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意识的缺乏限制了农村物流兼职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进一步阻碍了农村物流组织的发展壮大。除此之外,农村物流的需求方同样缺乏信息意识,其需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被发布和传播出去,无法形成物流供需双方的高效匹配。


      针对上述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推进农村物流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依靠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即时汇集和整理农村物流的相关信息,是解决农村物流规模经济不足和物流效率低下的有效手段。针对我国农村物流的特点开发各类易于操作的农村物流APP,实现货物、设备和仓储空间的快速匹配,农户与消费者的直接匹配,物流企业与两端的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匹配等。这些信息化措施可以有效匹配农村物流供需双方,大大减少和优化中间环节,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构建农业大数据,以此指导不同农产品、农业区域间的科学布局与合理种植、配送、加工、仓储等,同时与之匹配相应的农资供应,以减少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联合相关物流企业定期开展和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的讲座和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在更大范围和空间上形成农村物流的供需网络。


      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的各项改革事业,加大农村物流投资力度,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报告分别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融合发展离不开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的支撑,农村物流产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往往分别位于农村和城市,而我国目前农村与城市之间物流环节偏多,衔接不够合理,需要借助于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提高农村物流效率。短期来看,应在农村物流产业的各个环节,支持和鼓励现有城市大型物流企业根据自己的专长发展农村物流业务,支持和鼓励农村物流企业进一步延伸至城市物流的相关领域,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农村物流行业,对于农村物流相关企业和经营个体予以税收减免和优惠;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科学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布局,协调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公路、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与建设,鼓励财政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倾斜。


      长期来看,应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的各项改革,打破区域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投资障碍与市场分割,形成统一、竞争、高效的农村物流市场,为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物流扫清制度障碍。与此同时,促进农村人口进一步专业化分工,支持部分农民就地或异地从事加工行业或服务业,从而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为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阅读次数:724022

上一篇: 三方已死,平台当立!  下一篇: 变化悄然而至,物流企业如何决胜末端网络!